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现代金融的发展方向(五):殖民时代——日不落帝国的金融支持体系 -澳门pg电子游戏发表时间:2017-05-06 22:22作者:萧克平 2016年,大不列颠王国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脱欧公投,也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体现出曾经称霸世界300年的日不落帝国余威犹在。作为近代金融市场和制度的主要缔造者,英国曾经开创了众多沿用至今的金融交易模式,这些模式在资本主义初期为整个世界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过推进作用。虽然两次世界大战使得英国丢掉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崛起和辉煌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以细细研究的素材。今天我们回到大航海时代,还原不列颠帝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影响。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现代金融的发展方向(五):殖民时代-日不落帝国的金融支持体系》,我们先从英国的殖民历史开始说起。 1、英国的殖民历史 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非洲马格里布的最北部),标志着近代欧洲对外殖民的开始。 1498年,葡萄牙的冒险家达伽玛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代表着大航海时代开启,随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先后开始大规模对外殖民。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开始了对北美洲的殖民扩张,建立了哈得孙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 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 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法进行了4次战争,并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殖民地。 1776年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为丰富、市场更为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开普敦、新加坡、香港等地。 公元18世纪,英帝国的版图达到了鼎盛时期,人称“日不落帝国”,意指其疆域范围里不论何时都有领土处于白昼中。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控制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领土面积高达3400万平方公里,仅比现在世界领土面积排行前三的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领土的总和少那么一点点。 当时英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做杰文斯,曾在1865年这样描述大英帝国的强盛:“北美州和俄国的平原就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到一战、二战的时候,英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开始萎缩,实际一战、二战本质上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打响的。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由于内耗甚巨,势力大大削弱,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就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随后英国通过“西敏寺方案”,宣布给予自治领独立的权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地先后宣布独立,殖民地时代逐步接近尾声。 2、为什么英属殖民地多数发展的比较好 从上文我们对英属殖民地的历史回顾来看,现在很多非欧洲的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香港曾经都是英属殖民地;而以前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的殖民地虽然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看来大多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得很一般,于是我们不得不好奇——为什么英属殖民地多数发展的比较好? 上图是近1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北美、印度及其它新世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程度。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来,在1800年前后北美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大幅提升,远超原属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地的国家,而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 早期英国是落后于西班牙和西班牙的,但是为什么当英国慢慢开拓殖民地后,会慢慢的超过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呢,一般存在两种观点—— (1)地理决定论假说(gepgraphy hypothesis) 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英国占的殖民地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使得它们在500年内超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该假说认为地处热带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有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不利影响,比如世界范围内发达的文明总是出现在温带地区。还有就是西、葡所占领的拉丁美洲的资源物产丰富,导致了西葡无需努力经营即可获得殖民地所带来的好处,而北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唯有努力经营开发才能丰产,因此拥有更好的对殖民地的经营开发。 (2)制度决定论( the institutions hypothesis)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对待殖民地的制度差异导致了发展的巨大差异。英属殖民地大多采用了保护私有产权的制度,而西葡等国殖民地则大多采用了劫掠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去抢东西,跟当年日本人一样,这是导致财富逆转的直接原因。 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如果殖民地本来就比较富裕,不用开发直接劫掠的成本收益比是更加划算的;而殖民地本身比较贫瘠的话,那就只能采用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大家对土地进行经营开发,才能获得可观的殖民回报。 从殖民地人口结构来看,如果殖民地以土著为主,那么烧杀抢掠不容易引发欧洲人社会内部的冲突,而且土著的武装太差,即便抵抗也没有多少效果;而如果殖民地人口以欧洲移民为主,如北美的人口多数是当年乘坐“五月花”迁过去的清教徒,那劫掠制度就很难实现了,因为欧洲人劫掠欧洲人很容易造成欧洲的内部冲突。 此外,英国的殖民政策也明显与其他国家不同。法、葡、西等国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可能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著生活方式。这种做法导致殖民地人民出现严重分化,一旦独立后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稳定。 而英国在北美独立之后的殖民政策则与之相反,它采取的是“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英国的目标很“资本主义”,它很少进行粗暴的绝对控制,它更多的是获得贸易权限,让殖民地在它的贸易规则下让英国赚到更可能多的钱。 所以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英国征服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之后,保留了两国原来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以作为对两国原来的布尔人统治集团的让步),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所以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 有观点认为,与法葡等国的统治方式相比,英国的统治方法无疑更加有利于长久保持对殖民地的控制,并使其在独立之后仍愿意与英国保持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所以后来在一战、二战时,英国给予原英属殖民地一些好的政策的话,它们是非常愿意与英国一起来对抗敌国的。 我们上一篇谈的是威尼斯,而英国也是借鉴了很多威尼斯的经验。像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依靠对外劫掠,而英国是商业立国,武力对英国来说更多是一种手段,是帮助他们扩充海外市场的力量。像晚清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早期的条约是跟英国签订的,跟英国签订的条约与后来的俄国、日本有很大的不同,英国的条约会更多的要求清政府开放城市与英国自由通商,但日、俄会更多的盯着土地。也是由于这些原因,英国对外扩张的手段和政策引起的反弹会小一点,因为它侵犯的是你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根本利益,当然这里不是为英国的殖民行为开脱,这都是相对而言。 3、英国的货币与金融体系 那么英国对外的殖民政策获得了本国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上的支持呢?我们可以透过英国近代的货币金融制度的演变看出来。 1694年,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由1208位股东出资成立,并将募集到的120万英镑长期借给政府,政府同意年息为8%,并支付银行每年4000镑的管理费,英国政府将这120万英镑在半年内就全部支取了。当时正值英法九年战争,描写“九年战争”的学者们写到,英国士兵在前线的装备从此让法国人羡慕不已。 打战要用钱,开拓殖民地也要用钱,如果不能很好地理顺拥有财富的人和用钱的人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英国人在当时就实现了金融的民营化,英格兰银行就是私人成立的银行,缺点是政府对私人机构的控制力会比较弱,优点是有利于商业社会形成自律性的信用传统。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由于它开发的是一个实力强大的新客户——英国的王室加政府,它永远不会倒闭。因为英国政府在多个战争中所需要的钱越来越多,所以向英格兰银行借的债也越来越大,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钞银行,英格兰银行便渐渐地发展为承担英国中央银行使命的金融机构。 我们知道在近代史上与英国竞争的国家中最实力相当的是法国,法国获得的海外殖民地面积跟英国也差不多,但双方间的多次战争法国都落败了。法国在近代史上也曾经出现过类似英格兰银行这样的机构——1716年5月5日,也就是英格兰银行成立的22年后,在法国尔良摄政王的鼎力相助下,约翰•劳成立劳氏银行,路易十五特准这家银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但是这个举措最终还是失败了。 本质上英格兰银行的运营机制以及它背后的财团与英国政府宽容的合作关系,使得英国在与法国的竞争中最后全面胜出,所以英国的民营机构获得了更多的权限,也让英国王室和政府的信用与民营的英格兰银行形成了联保的状态,这种关系也使英国的垄断金融资本家阶层的实力在英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使这些资本家有义务去支持英国王室和政府的对外扩张和战争行为,以保卫和捍卫自身在社会和国际上的地位。 当时法国的劳氏银行的昙花一现也曾经推动过法国往这个方向发展,不过它后来制造了密西西比公司泡沫,使法国很多人陷入到泡沫之中,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密西西比公司都出现了严重的损失,导致大家都去挤兑相关联的劳氏银行存款,而所有的银行本质上都是经不起挤兑的,所以这场挤兑就影响了法国政府和劳氏银行的关系,最后法国政府放弃了继续支持劳氏银行。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民营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多么的重要。 法国的金融大幅度倒退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由于拿破仑的对外扩张,又使得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的国际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它们被法国攻占了,它们本国的资本家和银行都逃到英国来寻求庇护,最后导致原来跟英国有竞争关系的商人、银行家、金融机构最后都衰败了,唯有英国本土的资本家和相关金融机构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留下来,他们的财富不但得到积累,再加上英国和殖民地之间比较融洽的互动关系,最后就助英国实现了“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地位。 英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毕竟在5-600年殖民历史的长河中,最终只有英国节节攀登的发展,从原来的地处欧洲边陲的小国逐步发展到几乎称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它无疑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文明之一。 从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政策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来,英国对被殖民地的人民和文化要宽容许多,这正如中国古代哲人所强调的那样,要以仁义治天下。正是因为这种宽容、尊重的态度,使得英国从殖民地获得的好处要远远多于其它的国家,为此付出的成本也要低许多,而英国在当地进行的建设活动也会更多,这种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让英国在一战、二战期间能有效的从英属殖民地调动当地人组成的军队来为英国效力,让英国屡次在对外战争中获得了更多的优势。 英国本土的政府与以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民营机构实现了政府与民营机构间的良性互动。而其它国家,以法国为代表,他们的政府就更倾向对民营经济体进行强干预,而他们的效率和结果都比英国的这种合作模式要差很远。 而英国的对外扩张本身是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并非简单的入侵他国、攻占土地、扩大地盘,英国只关心自身从中获得的商业利益,正是这种重商的思想使英国对外殖民的成本与收益之间形成了一种优化,这种优化推动了英国在很长时间里比其它欧洲国家都具有更强的贸易优势,它也由此赚取了更多的黄金和白银;而其它欧洲殖民国家因为缺乏这样优化的结构,慢慢的本国的财富也被消化,陷入了缺乏黄金白银的局面,所以他们只能开动印刷机来印刷纸币,大量的超发货币又进一步导致了本国纸币的贬值和衰败,而纸币的贬值和衰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国家自身实力的消耗,而英国的优势则进一步凸显了出来。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说明,英国的成功是有原因的,但是英国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一战、二战之中。它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不断消耗,越到后期英国越觉得继续经营殖民地已不划算,所以二战以后英国就逐步放弃它控制的殖民地,英国也慢慢的衰落,从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变成今天只剩英伦本土,甚至连北爱尔兰和苏格兰都可能会保不住。这其中有许多东西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分析,让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借鉴和学习到英国历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对我们如何保持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至关重要。 |